3月18日,我校在创新创业中心103会议室召开新工科类专业建设调研工作会议。校长蔡振禹主持会议并讲话,副校长王自力、张盈利,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教务处、科研处、人事处、学生处、学位办、发展规划中心等职能部门负责人,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四个新工科类院系教师代表参加调研会。
会上,四个学院分别就专业基本情况、专业转型升级、专业群建设、新增专业建设规划及下一步工作思路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汇报。
蔡振禹指出,新工科建设是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也是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各相关单位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主动适应产业发展趋势,深化新工科建设,构建新型工科专业体系,重塑工科人才培养标准,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对现有工科专业全要素改造升级,将相关学科专业发展前沿成果、最新要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过程,以务实举措推动新工科建设落地见效,为服务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与智力支撑。
蔡振禹强调,要聚焦内涵建设,提升学院办学水平。各相关学院要系统梳理专业建设现状,全面剖析发展短板,明确目标定位,以师资队伍优化、教学科研能力提升为突破口,推动学院内涵式发展。着力加强学科带头人培育,积极引进新工科领域高层次人才,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养力度,支持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前沿学术研讨,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提升学院办学水平筑牢人才基础。要强化交叉融合,构建新工科布局。各相关学院要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产业升级需求,精准分析行业发展趋势,打破学院和学科壁垒,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工科+科技”、“工科+产业”等育人新模式,打造具有我校特色的新工科育人体系。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塑造专业品牌,形成与区域经济发展高度契合的新工科专业群;积极构建以新工科思维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增加跨学科融合课程、工程实践创新课程,引入项目式、案例式实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要深化产教融合,加快产业学院建设。各相关学院要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引入行业龙头企业资源,共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现代产业学院,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和产学研合作项目,将行业标准和技术前沿融入育人环节,开发模块化课程体系,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工科人才。主动对接区域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以产业学院为载体,推动专业链、产业链、创新链三链融合,形成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发展的新生态,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与会校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从建设规划、资源配置、教学管理、社会服务等多个角度提出了针对性的指导建议,为新工科专业建设提供了多维度的建设方向。